玩具箱 | APP、2023手帐体系,絮絮叨叨讲一点时间记录

3692字

本期BGM:怪物猎人系列交响音乐会~2022狩猎音乐祭

时隔半年,我来更新第三期了,先重复一下玩具箱系列的想法:“新鲜一个丢一个,没有长期维护的打算,凑到七八个就可以来一篇”
不过这次写的竟然都是长期使用,可以预计未来不太会更换的APP,塔塔也觉得很惊讶。

之前写的两篇可以在这里查看:
荣幸地向您介绍我的数字玩具收纳箱
来得好快的翻箱倒柜第二期

惯例提示:我使用的平台为IOS+Win,以下提及的APP均可以点击链接跳转到APP Store/介绍文章/官网查看应用具体介绍,我会更偏向讨论有趣的功能点和使用方法。

以及这次会顺便聊聊2023手帐体系。

埋头一阵翻箱倒柜

MyerList:年纪渐大,记性愈差,前两天出去玩,赶了6趟高铁,平均打开手机翻看12306车次座位到站时间108次,崩溃之后,看到少数派推了这个APP,捶胸顿足。
作用是用来创建IOS 16.1的实时活动,实现“记录的事情在锁屏就能直接看到”,作者内置了出行/用药/电影演出的模板,我还会往里面塞进一些时效性很强做完就可以删掉的备忘,太好了!终于可以和12306的锁屏广告说再见了,感激之情!

万记:广告词是这么写的:如果你在市面上没有找到完全符合你需求的记录 App,那你可以尝试下 Trac。Trac 可以自由定制内容格式,让你记录任何日常。
实际用起来也确实如此,主打功能是可以自由组合单行文本/多行文本/时间点/时间段/数字/照片/单选/多选/评分/选择颜色等字段来定制记录模板,并给出了简单但实用的统计功能,可以理解为带统计功能的Notion database APP版,除了图标风格看起来实在太过草寇之外点进去竟然相当美貌,支持导出为TXT,因此我拿来做了我的书影音打卡替代。
……但是为了更新博客上的书影墙,还是需要在豆瓣打一遍卡,只能说真的很嫌弃豆瓣。
类似功能的APP,IOS端还有一个,叫“模板记”,风格设计走简洁侧,功能是差不多的,特点是做了很完善的自动化(一些求和求积求平均值之类的简单计算)和自定义统计(可以自定义以饼图/折线图呈现),理论上来说功能其实要比万记丰富很多。

但是万记好看。

简单打码:单使用场景:发照片的时候用它打个好看的码。
对,我就为了这个买了6块钱的高级版(去水印+高质量导出)

3x3:这个APP其实很值得长篇大论说一下,因为我已经用它记了185天的时间轴,年终总结里的时间数据也都是用它统计,现在也在用它计时,目测如果没有同思路但更好的替代品,会一直用下去——它真的很符合我对时间记录的需求。

时间记录APP大概分为三种,一种遵循柳比歇夫记时法,也就是最常见的“做一件事之前按一下,结束了再按一下”,一种遵循番茄记时法,通常以时间段作为单位,剩下一种和之前写过的“时间三色”/“须臾”同样,只记录时长而不记录开始/结束时间点。比较一下,柳比歇夫记时法更精确,但记录繁琐,番茄记时法更适合任务计时,不适合日常记录,只记录时长的方式非常轻松,适合补记,但相对,也损失了一些统计维度。

这三种方式我都用过,一度非常喜欢第三种,也认为第三种会是我一直坚持的记时方式(因为简单嘛,每天记一次就可以了),但用过两个多月时光似金(柳比歇夫记时法APP,优点是修改了记时思路,以上一件事的结束作为下一件事的开始,记录只需要在事件结束后按一下对应的按键,轻松无感。缺点是该APP作者自用,界面过简,功能过杂,要玩转学习成本很高且没有必要)之后,我完全改变了想法:不是记录太过繁琐,而是我之前记录时间的思路不对。

  1. 时间记录的重点不在于记时,而在于统计用时,选择APP的时候,应该从统计功能入手,考虑统计功能是否满足需要(一般是两种,一种是折线图/饼图,思路是比较用时,比如工作/娱乐。另一种是累计用时,目的是查看某个任务累加起来用了多久时间,也有APP两者皆备)。
  2. 时间记录的重点不在于巨细无遗地记录各种琐碎用时,而应该“只关注需要统计的时间”,同样,和笔记系统一样,过于关注“合理分类”也只会陷入“整理陷阱”之中。
  3. 不需要过于精确地统计用时,只要拉长统计时间段,就会发现几分钟的误差(哪怕累计下来一年十几小时)没有根本区别,不必为短时间的分心和杂事中断计时。同时,按没按下那个“开始计时”的按键也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时间戳其实遍布在生活当中:聊天记录/网页历史记录/Mastodon上的嘟嘟时间/视频的播放时间/手机的屏幕使用时间……

想通这几件事之后,我就想明白了我想统计的究竟是什么:我需要的只是统计每个项目的具体用时,以及可以便利地回顾每天/每周/每月的事件:3x3就非常适合。

3x3的基础设计思路是“将各种时间线都汇总到某个待办当中”,也就是说,我可以设定读某本书为一个待办,之后只要是读这本书的时间,都汇总到这个待办中,哪怕时间跨度以年计算,都可以在这个待办当中查询到我读这本书的时间线,并看到总时长。

在界面上,它有日周月年四条时间轴,支持设置相应层级的待办,不同层级之间可以逐级关联,记录时关联待办,就形成了按时间轴查看和按事件查看两个维度,特别是周时间轴,如果我把每天记录的时间都写成日待办,那么就直接可以在这个轴上看到一周的事件,很有Weeks手帐的感觉了。

其次,它的核心功能“关联”有一点像双链笔记:双链笔记可以在不同的笔记当中借助双链而来回跳跃,在3x3中,可以借助不同的待办关联来实现时间统计的汇总和跳转——举例,我把新年目标“50部电影”设置为年待办,打好TAG,分解之后,我希望每个月看4部以上的电影,于是我设置月待办“4部电影”,并关联到年待办(TAG会自动代入,不需要再次设置),记录的时候,我只需要每看一部电影,都关联到相应的月待办“4部电影”,年待办会自动计入相应用时,并可以实现彼此的跳转——这个功能非常适合做年度书影音记录,年底的时候点开年待办的面板,整整一年的时间使用都一目了然。

看点布袋戏

用说的可能比较繁琐不够直观,用霹雳布袋戏观影记录简单分享一下最终效果(实现同样效果需要开Pro会员),如果图比较小可以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对不起见笑了,但我确实看了400小时的布袋戏,看八点档是这样的……

以及豆瓣上有个教学贴:时间管理软件3x3入门指南

月会员6元/年会员68元/买断93元。

MoneyThings:原生风格记账APP,我一度吐槽它:上手特别麻烦,回顾特别麻烦,界面特别麻烦——但我当时实在也找不到第二个可以买断,可以打Tag,同时可以区分不同场景的记账APP了(之前用的是Moze,好看,好用,年度惠承70块,而且Tag很弱),于是我硬着头皮用了, 用完感觉真好用啊……
(对我来说)的核心功能,其一是“场景”,比账本的区分更弱,我设置了“日常/兴趣/旅游”三个场景,场景下可以设置不同分类,解决分类太多太杂难找的问题,其二是“Tag”,我旅游时希望记账APP可以统计我在每段行程中的消费,用Tag+“旅游”场景能很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三是“离群交易”,也就是它可以在统计时过滤掉大笔消费,更准确地看到消费情况。

其他APP实在没有,有的有,但难用。而且它更新V10之后其实真的好用多了(心虚)

月订阅8元/年订阅38元/买断68元/家人共享40元/108元(不得不说对比一下其他APP真的好便宜)

2023手帐体系

首先回顾一下2022手帐体系:

日记:Youthwill 两日一页,墨绿皮质本皮,B6
夜间记录:往事书两日一页,Hobo 飞鸟本皮,A6
打卡规划:国誉 PAL 周记录,Papermood 帕里斯小羊本皮,B6
新闻 Focus:Hobo 五年日记,A5

自豪地:一本都没写,全年开天窗。

我后来想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写,是因为我根本:Mastodon日常直播生活和看布袋戏的第一百零八万句废话/博客解决所有阶段性记录/APP解决打卡(而且我不打卡),2022年,我(除了Mastodon转嘟之外)不看新闻,而且有充分理论支持我不看新闻(随便找了个支持观点的文章):一天不看新聞就覺得痛苦,你已經被新聞綁架了嗎《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综上所述,如果我每天的想法百分之八十都会以电子形式Po到网上,且均具备妥善的备份方式,那么有什么必要在纸质本上重复写一遍我已经在社交媒体和个人博客上写过的内容?写的时候还要想一点别的表达以避免照抄,简直是折磨。

于是我今年的手帐体系是:

时间轴:国誉自我Biz A5
工作/杂事:Hobo weeks mega 还没买

买时间轴是因为:我本身就在用3X3记录电子版的时间轴,而且我不爱在3X3上具体地写事件内容,因此国誉自我和3X3可以互相补足,也不会有短时间忘记写就没办法补手帐的情况。

而买mega的原因是……去年一年没有用mega,我以为我可以没有它,我错了,好想它啊,好想念可以在加页上乱涂乱画写副本机制笔记的它……前几年每年的加页都写完了!这一本真的没有替代品。

这几年对手帐的理解逐渐变化,之前是觉得买了这个本子就可以像种草视频一样记录我的生活,但这其实是幻想,我从来没有做到过,这件事应该倒过来:我本来就在记录这些东西,所以我用新买的本子适配它们。

好!唯一的问题出现了!今年看中的Hobo皆川明小蝴蝶本皮是A6的,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