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 Oct.4 - Oct.17 森见登美彦与永不消逝的电波
其实是半月报了,一边写这篇一边看《我在菜市场呆了一整天》,是之前看1000小食报的时候被推荐的台湾菜市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火后,美食类型的纪录片已经变得很无聊,但看到推荐还是很有兴趣地跑去看,想知道台湾能把美食纪录片拍成什么样子。
周记就随便说说最近做了什么。一直很注意避免把博客写得太正式,闲聊的口气会比较容易写下去,形式随意一点也会比较高兴写。
| 读了什么 | 3
小团圆 | [中]张爱玲
这篇一直看到一半就抛开去了,始终想不明白怎么回事,最近想了想读完了,读完了也没有什么,就是有时候觉得小团圆的声口简直和房思琪是一样的。
可能人去写回忆,尤其是无法去讲又要去讲的回忆时,都多多少少会有这种声气,是想要直面又必须要千回百转——我对张学几乎没有兴趣,我猜是这样的。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 [日]森见登美彦
因为看完了电影就去看了小说,后悔不迭,电影的视觉效果太好,天马行空又瑰丽浪漫,看完后显得小说苍白许多,因为会不断想到电影中如何表现,而小说又有哪些缺憾——想象了一下觉得反过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有顶天家族 | [日]森见登美彦
吸取教训,另一本我决定先看小说再看动画,这一次体验就很好!因为不再有确定的画面,所以森见耍嘴皮子的写作风格就凸显得更鲜明。顺便一提更鲜明的对比是人类的无聊程度:看完之后B站搜动画加导航站,搜索结果第一项是在说它三观不正。
请人类离狸猫远一点好吗!!!!!!!
| 看了什么 | 3
线上 | 双枰记
这部其实是九月中秋节的时候看的B站直播,上次漏记了,这次补上。
我对话剧没什么见解,实在是被某些国内先锋剧作荼毒太久,觉得不在台上扯着嗓子喊的剧就已经是好剧。对双枰记也是台词印象最深,加上多少有现实映照在内。这种剧免不了被弹幕刷“这也能过审?”,诚然是叹气复叹气。
线上 |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看映像研的时候被推荐了这个,拖了好久,每次看个开头觉得“这什么啊”又关了,可能看电波系就要看缘分,这次缘分对上了,喜欢!!!
现场 | 永不消逝的电波
深呼吸——电波太好了!!我一直挺怀疑自己的,为了观剧初体验憋了好几年不看官摄,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结果——电波也太好了!!布景、光影、叙事、分镜——很难想象我竟然对一部舞剧使用“分镜”这样的词,而看剧前东一耳朵西一耳朵听来的,被极力夸耀赞美的雨中舞,在全剧中竟然只是开胃小菜——“见其扬翚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
讲几个非常喜欢的部分,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一个是“表里身份”的设置,上半场的叙事其实很弱,弱到我反复在想是不是我漏掉了什么,而这部分叙事在字幕打出“里身份”时轰然立起,又与谍战主题精妙嵌套,实在拍案叫绝。
另一个是光影效果的运用,很简单的例子是开场的雨中舞,官摄中的雨中舞完全无法体现这一段在现场的美感——它的设计,是以演员身上的黑衣做幕,来投影出上海连绵不绝的阴湿雨幕——演员在场中穿梭来回时,显得湿气拔地成丝,几乎要漫到前排来。
然后我要说叙事,舞剧向来是弱叙事而重抒情,但电波完全打破了这个传统印象。上半场里,舞台分为四个部分,右侧四分之一处,红色灯光下,是特务在办公室内研究可疑人员的照片,而左侧打出白色框型灯光,胶片般的场景中,报社中被拍下的男女们轮番上场,这一幕又诡谲又充满压迫感。秘书里身份揭露那一场戏,李侠在地上捡起照片,身后的门框又成了相框,两位演员各饰照片中的一角,一递一接,与投影共同组成照片中的场景。而如果说上半场注重氛围塑造,下半场的叙事手法就更进一步。小裁缝死后,舞台各处闪回演绎小裁缝的种种过往,李侠在其中试图捕捉的,是逝者止于回忆而生者无法触及,仿佛马吕斯在空桌椅中绝望地询问。在李侠与兰芳的往昔段落中,动用了三组演员来演绎从他们情感的起转承合,真正的李侠夫妻化身其中又回顾于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老裁缝店里的那一幕:时间被掌控,切分,合并,左侧等切的舞台中,现实的时间轴里,李侠在桌椅倾倒的裁缝店里寻找线索,这一刻又时间倒转,过往的时间轴里,特务们闯进裁缝店——过去的时间轴里,老裁缝扶起倒地的人台,将最后的讯息挂于其上,退往暗处,现实的时间轴里,李侠缓步向前,随即从人台上取下皮尺。就在这一刻,右侧舞台的兰芳将手枪对准假冒的黄包车夫,过往与现实,两声枪响同时响起。这一幕甚至让人想到《致命女人》最后一集的手法,唯有在舞台上时间才能如此流逝,也唯有在舞台上,时间才能如此被抉择。
不过如果说不满,当然也不是完美无缺,前后头重脚轻当然是一个缺点,另外就是我始终觉得一些场景有点用力太猛:比如李侠最后的电报,观众又不傻,何必直推到这个地步。往前追,小裁缝挥手直到退场也用力太猛,可能我始终觉得死亡应当是独自告别。兰芳杀人后反复搓洗双手的动作令人想到麦克白夫人,我不确定是否是剧组有意设计联想,但总之是对人物塑造没有半分助益。最后上海解放的部分,我很喜欢生者与亡灵同台的意象,但也用力太猛——所有人涌到台前的时候我以为就这么谢幕了,还在想这个谢幕结合得真好,结果只是表现一下全上海欢庆解放,我ORZ……
这次是坐2排11,卡司是方文和毕然,应该是C组卡,体验非常好,我有二刷打算,看什么时候再巡到周边买个靠场中的位置来看全场,可能二楼也不错。
剧中下雨,剧外也下雨,剧末走出剧院时云散雨歇,抬头看天,一洗如净,也算是戏里戏外遥相呼应。
| 随便谈谈 |
这部分大部分是工作摸鱼的时候写的,所以是想到哪里写哪里。
换Gridea搭了Archive站,还没起名字,实用性的东西我都很没有倒腾的欲望。何况Gridea的同步实在也太令人没有欲望了一点,后面发现Github上有一个更简单的搭建方案,但实在也懒得折腾了。
说到没有欲望,蜜雪冰城究竟还有没有能喝的饮料了,掰着手指头数,蓝莓果粒茶下架了,柠檬芦荟茶也下架了,最近买什么踩什么雷,难得在挺近的地方开了一家,前两天抱着希望点了杯乳酸菌,喝着喝着觉得与其如此不情不愿,不如去买一版娃哈哈。
另外最近在琢磨换图床,旧的那个虽然很稳定(2019年存的图都还稳定显示,现在对网络存续的期待也就剩这么多),但有点难用,还是想搞个Pigco能直接上传的,本地存一份网上存一份,挂了也好补档。翻了一圈没定下来用哪个,但发现ImgURL挺有意思的,看到网站首页说上传的图片都是公开状态,点进相册一看,果然千姿百态,无聊的时候很合适刷这个玩。
也在考虑换用笔记形式,我最近又有了笔记新思路,看到有人在用docsify做前端学习笔记,我一拍大腿:对啊!!文档这种形式,结构清晰,查阅方便,我怎么早没想到!!——但静态形式多少还是麻烦了一点,虽然我也想不到有什么不在家里电脑上做笔记的场景,而且真的是折腾意味大于实用。
买了马泮艳家新上的螺蛳粉,一边买一边安利朋友,顺便宣扬一些歪理邪说。马姑娘家水果店我其实闻名已久,一直没有尝试。一方面是因为我确实没有在网上买水果的习惯,觉得没必要为了表态支持就去买不需要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总觉得应该尽量避免在这种店铺买售后率高的产品。尽管理智上我非常明白,大家都是人,独立支撑没有客服的店尤其难以做到在应对上完美无缺,但万一它真的发生,情感上我确实会被影响,实在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已经是成年的布袋戏观众了,我的人生哲学是不给自己增加道德困境。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