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 属于我的冰可乐我早已预见
一年其实喝不了几次冰可乐,但就忽然福至心灵,在健身房的踩椭圆机的时候大喊:我想喝冰可乐!
我:可是这玩意是甜的,热量很高,我还要专门出去买
我:算了,如果命中有此冰可乐,它就会被主动送到我面前
结果周六试图和小秦食吉野家,太难吃了,退单上楼麦当劳。周日和书庭在集成战略展暴走,魂魄出窍,紧急续命麦当劳。晚上到家心里一琢磨,哎?
冰可乐。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博客四周年!
值此大喜之际我把 RSS 加回来了,用的薯饼的方案,应该能跑通吧。就其实前几年我还在想,完蛋了啊,这几年还真就一事无成,除了学会看摸鱼事务所发呆之外人生没有别的成就,但这个事情就像冰可乐,你看我今天坐着不动就得到了启示:哎,我还写了四年博客,48 万字呢,很厉害的。
想起往年我写过一篇心得体悟,就是只要你在标题上加上人生就是,整个事情就会变得哲学很多。
人生就是冰可乐。
难得入沪,竟然没有看音乐剧
其实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我百般暗示小秦说,哎,你看这个英 TM(Thrill me),打折耶,半价耶,小秦就,就露出那种表情。
后来我就放弃了,觉得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吃这个男同性恋的苦。
所以我们去上海书展。
好多人啊
人的认知很容易发生改变,一个多月没出门我就忘记了世界上有七十亿人,站在高铁站的时候非常震撼,狂发毛象,说怎么回事我这高铁站怎么检票还带排队的……这种人流量的震撼一直保持到进入上海书展,周六的票周五就卖完了!当天至少 38 度高温,网约车停在上海展览中心外面,就,天啊,外面还绕场排了一长队人就在那里暴晒,我当时心里猛打退堂鼓想不然我们回去吧!我订的青旅特别高级我们可以在那里躺到今天结束……后来知道好像那队人是排马伯庸签名。
请大家看一日书展胜利结算!
一开始其实没打算在书展买书,因为书这种东西好重啊,好难背回去,而且书展说是六折起售很便宜,但如果抛去一些附加价值(比如让出版社挣点钱的捐款心理)之外,我在网上买实体书的心理预期是 3.3 折,最多 4 折,再多就亏了。
所以书的售价真的是很病态的东西,正是因为互联网销售的疯狂折扣导致书价越定越高,而书价越定越高又反而促使消费者追求极致折扣,最后没有一个人得到幸福。我当购物狂魔的这些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从来不打折的东西买起来最开心。
不过这种大型展会,最有意思的就是你不知道能遇见什么,左上第一本,是《图像中的宋代女性》,这本书平常摆书架我一定就走过去了,最多拍个封面等微信读书上架,但是这本书当时是我们正好碰见作者开座谈,一眼看见 PPT 写:清代婴戏图 63 幅,有女童形象的画作 10 幅,约占总数的 15%左右,实际可能远低于 10%。
后来我去译文领下半场的老友礼,回来和小秦碰头又路过这个讲座,站着听了一会实在很感兴趣,问旁边的工作人员:有签售吗?于是两个人拿下两本。
克里姆特这一本是在出版社的展销台子上碰见的,出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大画册,大概 B5,印刷出来非常好看,黄金箍住女性的脖颈,情欲热烈地流淌下来,我们在台子上狂翻,这时候出版社推销小哥跑来和我们说:很划算的!画册九块九一本!带讲解的册子十五块钱一本!现在网上还没有!
然后我们就买了……
往下一套七册美食手记也很有意思,其实放在一个蛮不显眼的书架上,但小开本就会让人格外注目一点,拿出来翻就很好看,是东京书籍出版编辑部编撰(果然是日本人做的书),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的一套菜单型的小书,PU 皮质封面,全彩印刷,介绍各种食材酒类的基础知识和烹饪搭配,甚至还有笔记页!可惜书的有趣程度和出版社友好度呈反比,包括最下手册四本我和小秦一人拿了一套,赠品还要全靠一样一样地问,问完也不说没有,就回了一句:赠完即止。
一想到听口音是北京来的也就不觉得很意外了。
除了买了的部分还有一些也很好玩的:
-
读客:太丑了,今期丑出新境界,巨大 LOGO 挂在上海展览中心外,连带着整个书展都像……像十块钱三斤的旧书批发市场。
-
翻阅 DK 猫猫心理学和 DK 小狗心理学,在猫猫的部分找到了如何让猫和狗相处的说明,在狗的部分找到了如何防止狗骚扰猫。
-
港台书专区,没啥好看的,但有一本叫《走神》,另一本叫《误信》,感觉是会被 Fedi 友阅读并发大量摘抄然后被热转的类型。
-
在辞海展台沉醉、陶醉、沉迷、心醉神迷、忘情发狠地翻阅她们的样书……简直是买书人的终极梦想……这个极致薄软而且单面不透竟然还撕不坏的纸质……这个美丽的专色印刷……这个排版……唉竟然只要四位数……能不能有一个什么黄大仙从天而降送我一本而且配套赠送能装得下它的书柜……
-
还有什么《电影海报艺术珍藏》啦,《黑胶唱片设计艺术珍藏》啦,《万物有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选》啦,装帧无敌豪华精美内页设计无敌精美豪华堪称艺术品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把鲁米翻译成七言诗的特别大开本诗集啦,装帧无敌豪华精美但内页全是细小英文翻开我就晕了的《狄德罗百科全书》啦……唉……唉!
-
最后我们拎着两袋巨沉的书灵魂出窍地出门打车和亲友汇合吃饭,好不容易打到了,司机堵在路上狂按喇叭,疑惑地问我们:这是在干嘛啊?
- 我们:买书,这么多人都是来买书的
- 司机:现在还有人买书啊???
- 我们:这个那个,也是有的,你看这么多人呢
- 司机:那你们买了会看吗?
-
别问了,哥,别问了。
集成映射
第二天去明日方舟的集成战略展,唉很难想象玩一个二次元手游还要大夏天专门跑上海,到底上海是二次元还是我走错了我其实在玩一个要求玩家非常现充的游戏。



没看多少攻略,只是大概知道了一下这个展里有什么,一进门我们先去排傀影,此时发生了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我专门带了长焦过来,但是在排队时试拍,发现相机显示 SD 卡无法读取。
当时一下子人凉到脚后跟心想说难道我这两斤白背了吗!还好书庭也带了一个小微单,我们换了一下卡发现都可以读,我就用她的卡拍了。
(结束的时候把卡换回来,发现我的卡又好了!怀疑是古堡干的)
傀影是类似舞台剧的形式,我们开场闭场各排了一次,分别走的大锁/地牢线,是两个不同的傀影演员。大锁进去是古堡地下室,地牢进去是舞台化妆间,随后都汇聚到古堡晚餐,观众坐下入席,观看傀影登场,随后与喉舌战斗。
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有一种浸入式的感觉,戏剧外的观众在此被赋予了戏剧中观众的身份,可惜篇幅有限,鹰角大概也没打算真的设计成完整的戏剧,所以就是普通地欣赏一下非常美丽的舞台光效设计……



还有这张也非常美,照片显得激光有点毛躁,应该再压点光,但现实看质感非常好,激光被织成密密层层无处可逃的网,在此刻被直接推到观众脚下,我站了个大概一排一座的视角,吓了一跳,压迫感确实传达得非常到位,不如鹰角就真的排个音乐剧吧!卢西恩割腕的这个场景我都要唱起来了,宜插入一首大歌。
另一个接近舞台剧感觉的是水月,好像说水月这棵深蓝之树是真的树啊!入场是个小解密环节,在海嗣研究室的线索板上找出开门的密码,其实很简单,根据骰子的点数按顺序按动对应的书籍名称就行,整个场景做得蛮用心的,有的书还可以推动,露出一小块造景来。
不过整个剧情我就完全没注意到演了什么,哎呀,我们水月宝宝,哎呀,我们水月宝宝……像入场动画的小水母水月一样灵活地穿梭跳跃!被一声声博士就这么喊得迷了心失了魂昏了头就这样大脑完全停转。我其实原来对水月真的一般般的,我不喜欢活力小男孩!但这个,这个,这个,哎呀,你别说了,这是我计划的一部分。






我觉得鹰角这个集成映射做得就很像一个小型的游乐园,迪士尼那样的,与其说真的很好玩不如说,比如萨米的追逐战里玩家真的是享受坍缩体忽然跳出来那一刻的肾上腺素吗?其实也不是,这就好像去迪士尼的成人其实也会觉得迪士尼那一套有点幼稚,但是迪士尼会给你一种真的走进了神奇世界的感觉。鹰角这个展也有点像,大量的造景,设施,Coser 的互动,抬头看见一只麦哲伦坐在灯下向你笑,向下走忽然看见界园的灯光,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好像有一秒真的不处于现实,一切有一秒钟的真实可信。
我觉得萨米最好玩部分是排队的时候不停地听到里面啊啊啊啊地狂叫……我们那一轮的跑男可能看我们都不怎么惊吓他就追追就算了,很社畜地等下班,大部分时间在里面迷茫地游荡,最后一块密文板找不到了我们还跑去问了,跑去问了……
我:能给你拍张照吗?
坍缩体:害羞地捂住了脸
留下一张超糊晃动的近脸大头。
官 C 的部分:我们这次进场迎宾是酒神 Cos,逛得差不多了出来坐着休息的时候书庭说你可以去找他给你画猫猫,我就去了,排队,拍酒神画猫猫,此时旁边的工作人员迅疾地把酒神杖塞到了我手里。
可能是可以合影拍照吧但我没反应过来,我茫然地拿了一会儿,研究,好精致啊,还回去了……
再散场的时候门口有异格星熊遥缪缪兔兔幽灵鲨集合,哇,终于有点 Get 为什么现充爱看 Coser 了,确实有点魅力在的,我镜头一抬五秒钟内缪缪就会精准地 cue 上来比出无数可爱迷人活泼古灵精怪小动作,笑得我脸都疼了……
最后:看摸老师说 N 馆的周边售卖特别无耻恶毒我拉着书庭就去了,结果无耻恶毒地被划到下一轮的第一个,排了半个多小时啊!半个多小时!有必要吗!最后也没买什么,本来还想凑个 648 满赠小贴纸,一看同行的 MT 筐里装了一堆我就立刻薅了 MT 大人的份额。
更大更近
当天还排了一个西岸美术馆的大卫霍克尼展,提前做了做功课,其实有点茫然,现代艺术经常给我一种举目无助的感觉,需要很多解说的辅助。
好在这个沉浸展确实给了拐杖,好好玩啊!第一次看这种五面的屏幕,画作被数字化后投上墙壁和地面,一切蔓延开来,格外有视觉冲击力,讲述坐在车里看峡谷的那部分的时候,仿佛真的就是坐在了同一部车里,前后左右,空间、视角、画面,一切都在动,再攀上一个高丘。
后来看到一个公众号文章又想起来这个展,文章是说有人相信数字不是数值的静态容器,数字应该是有时间性的,它有自己的生成速率。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当人们去看,当目光落到这一点和那一点,确实就为当前附带了时间的属性,于是将无数张照片拼贴起来,从使用宝丽来相片自有的生成速度,到“跳跃了一小步”,使用人所存在的时间作为呈现的要素,很像是把时间浓缩又摔裂在了地上,整体效果非常有趣。
Skylight,天窗还是天色
周中去看王菀之和谢君豪演的 Skylight 天色,是个译制戏,原版是英国国家剧院,一般译为天窗。当时看到这个译名就觉得很有意思,强调了两个看起来很相似又不太一样的概念,所以周末把英国国家剧院的版本也拿出来看了一遍。
然后我就在毛象狂刷屏啊!
我觉得港版的问题有点像导演其实没太懂这个剧,以至于很多细节都难以服人。比如话剧里,男主角 Tom 一直在强调Kyra 房间的“冷”,“冷”也是这个剧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故事发生在伦敦的雪夜。但这一点在港版里是看不出来的,港版的置景营造了一个虽说可能不富裕,但非常温馨,几乎有漫画气氛的 Kyra 的家,运用了大量的木质家具,木的门、床、柜子、很日式的厨房和厨具,一个懒人沙发,一个布艺单人沙发,以及大量的暖色光源,整个剧情推进里把房间照得很明亮,很温暖。但英版里,观众第一眼看到的材质是铁,冰冷的,蜂巢式的楼道,小窗子挤挤挨挨,Kyra 的门也是铁的,家具简单到近乎清素。再对比布景上的另一些细节,重要道具“加热器”,港版用的是至少两根加热丝的款式,开启之后暖光铺满整个电器,和剧里阐述的“它只有心理作用”对不上号。但英版的加热器只有一根加热丝,开启之后暖光徒劳地亮着,勉尽人事地撼动整个房间的寒意。还有热水器,港版的道具很新,规整,容量正常,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英版只有它一半的宽度,圆形,挂在房间里有点歪,有点上锈,表面泛黄,观众看过去就知道,它有年头了,Kyra 确实住在一个条件不好的租房里。
再说其他表现“冷”的细节,港版里沙发加热器的位置在舞台最右侧,大部分时候 Kyra 在左边的厨房,Tom 在整个房子里来回踱步,沙发和加热器的使用率就很低,感觉不到屋中的人仅有加热器这样一个热源。但英版 Kyra 和 Edward 对戏的时候,脱下大衣后 Kyra会把毛衣的袖口拉长,用它包着手。Edward 穿着皮夹克和毛衣,仍然忍不住跺脚。英版的加热器在左侧,靠近沙发,Kyra 就窝在沙发里一边取暖一边和他说话,很多可信度就在这种细节里被营造出来,当 Tom 和 Kyra 轮流坐上这张单人沙发,我会想,是不是 Ta 们坐下来的时候,会感觉到另外一个人的体温呢?心就这样柔软地一动。
还有结局,结局港版我也觉得没排明白,港版让 Kyra 穿了个有点职业女性意思的套装,然后说我和学生约了补课,我已经迟到了。但是又让她坐下来和 Edward 吃早餐。看得时候我特别着急……但英版就没有这个设计,在英版的表现里只是时间比较紧,但还足够一顿早餐,这其实就和戏剧主题有点呼应了。而且我觉得港版这个职业套装就是,走偏了啊,这个戏其实没有很重点放在这种,有一点模板化的女权意象里,它不是真的在说一个从前是第三者的女孩是怎么从公共事业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天色这个戏很有意思,Kyra 和 Tom 曾经维持婚外情的关系六年,Tom 的妻子 Alice 不知此事,但在这个戏的塑造里,Tom 的家庭在这种情况下才是有序的,规整的,温情且幸福的。而当 Alice 撞破,Kyra 离开,这种秩序反而被打破了,再也没有回到当初。很快 Alice 癌症,Tom 应对一切,Edward 认为他的父亲自从 Alice 死后就一直神经兮兮,他们大吵一架。最后 Edward 来和 Kyra 说:你回来一定能帮到我们,Tom 问:你为什么不在这里?你在这里的话一定有办法,你为什么不在?
Kyra 离开后投身公共事业,为下层孩子教学,一个常见的“从富有的奢华生活离开,在穷和清苦里找到自我价值”的设计,但在剧本的表现里,Kyra 对下层生活的描绘,(哪怕她同时也提到了那些学生偷窃等恶习)仍然是一种“穷但富有道德,闪闪发光,因所有时间都用于想尽办法生存所以更加高贵”的刻板想象,Tom 指责她坐在巴士上层听人说话,用love&peace的视角怜爱地赞美他人为生存做的种种努力,内在呢,是因为她不真正参与到这些人的生活里,三分钟之后她就要下车,不需要真的对她营造的这种叙事负责,她逃避到了一种正确的生活里。
这二者加起来就非常好玩,下半场里 Kyra 和 Tom 大吵特吵,从爱抽象的人吵到爱具体的人,吵富人和穷人,吵这样一种和那样一种生活,吵逃避,面对,你的和我的感受,这么巨大的,巨大的两个人的鸿沟,最终竟然全部指向了这一个全然是情感上的问题,Tom 问:当我打电话告诉你 Alice 发现了,Alice 也不想再继续这段婚姻,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你为什么一个小时之内就走了?所以我就觉得这个戏与其排成一个政治戏不如就排成一个彻底的感情戏,因为这些政治表达、左翼右翼、阶层、商人和助人者,其实都是表象,它所有的情节,他们真正做的事,都包含在台词里,没有一个人是可靠的叙述者,最终最致命的问题还是:你为什么走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走了?
这就是一切的不同,一切不能再继续下去的根源,一切的开始和结束,最核心,最终极的东西。
哎,我看港版的时候没有明白,看了英版,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心碎,确实是这样的,哪怕有这么大的不同,这么深的鸿沟,爱还是可以存在,Kyra 还是可以这样地承认:我爱你,我爱你比任何人都深。但爱也确实是这样的,哪怕爱你比任何人都深,我也和你有这么巨大的不同,这么深刻的鸿沟,这所有的一切加起来,就是我们只能就此分别的原因。
然后说王菀之,我就是因为王菀之去看的港版嘛,她太可爱了,我有很多很多闪闪发光的滤镜,她说“我爱你”的时候永远是带着一种慎重的语气……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不是“我爱你”,是“我爱你”,每个字都很当一回事,很认真,很用力地讲出来,简直迷人,把我喜欢得颠三倒四……谢君豪的 Tom 就是太登了反而缺了一点味道,我觉得 Tom 固然是一个老登但其实他有非常脆弱的一面,他是一个失序的人,自从 Kyra 出走他就对生活失去了掌控,他不明白事情为什么这样发生了,他像一个孩子一样无措又茫然,英版的 Tom 对 Kyra 很多时候就有一种下意识的小心翼翼,有时候凯拉一两句话一两个词他都像触电一样,会震一下。谢君豪就是非常神采飞扬啊!精神奕奕,偶尔吃瘪心虚两下都觉得他挥挥手也就散去了。
其他
其实这段时间我还把龙族读完了,但这个吧,就是,我对江南有太多的意见以至于放在博客里显得过于不雅,我就不在博客里展开了。人真的不能没事就回望一下童年,容易滋生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