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 上班暂停,看戏准备
标题来自于静安戏剧谷周边,特别可爱的一个包,刚好装下充电宝、望远镜、票根和湿巾,完美的看戏搭子。
A TWISTED CARNIVAL
关于买票
《Ambiguous Morality》唱:“我们不远万里而来,这暗潮汹涌的狂欢节”,又是一年立夏,适合看音律联觉。
这次场地选在梅奔,听说的时候非常兴奋,旗忠一场五千人,梅奔的承载量至少翻倍,四天八场,八万张票,应该会很好抢。
这份自信在开票前大麦“想看”人数缓缓到达三十万的时候逐渐动摇,一开抓了七个人抢四张票,果然什么也没抢到……后来才知道旗忠的票是全放的,而梅奔因为场馆原因,有大量企业品牌包厢和邀请函,再看闲鱼上遍布的录入和代抢,总之,显然不是只有爱好者在战斗。
好消息是我们也有了一些大人的途径,一开失败之后诸人纷纷扑向MT大腿,最终拿下三层正中包厢,回想一下整个事情真的是太神奇了,最开始我们只是在 NGA 挂招募,想要一个可以拉巴哈的MT。
以及据说最后音律的想看数是四十六万,天啊。
关于无料
二次元活动前惯例筹备无料,上次亲友发出了乐趣,这次来找我商量做什么,恰好那段时间我深陷郁期,动弹不得,摸出来一把去年的封口贴,心想,今年我就发这个。没想到开场前一周出门看戏,在青旅床上坐起来忽然:还是铲一点!刷牙洗脸换衣服,走出青旅大门已经盘好了所有制作细节,下单特种纸,启动打印机,原初的同人女启动,切纸、压折痕、点点胶,是的,就是这个,一张 A4纸制作 16 折页歌词本!
最后选了我最喜欢的几首歌,给每首歌挑了对应的字体,做了一点简单的设计,简易女工车间铲了六十本歌词本。加上亲友陆陆续续铲和代发的,达成了十种共五百份的超豪华无料阵容。
背上我的学者小人包,音律联觉,出发!
关于发无料
其实事前亲友有和我商量过,想再加印两百份方卡。我算了一下,去年发了音律场馆、接驳车、夜宵馆子、徐家汇地铁站、高铁车厢和第二天的徐家汇地铁站。按经验来看,今年数量完全足够,奋力劝住。结果完全没想到啊!因循守旧真的会出大问题,今年这个五百份,竟然不够发……
事情是这样的,旗忠进场有漫长的缓冲路径,梅奔只有一个如果是 S 档或者包厢,甚至都不会路过的大广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事先有博士和世博源商场交涉,订下一块摊位点用以交换和聚集。十点我们抵达场馆,十一点十分无料袋子就空了一大半,看完音律回来再在这里逛了一圈,再一摸兜,惊吓地发现,发完了。
整个过程我基本都属于宕机状态,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太多了!其实大部分时候我对社交这种事还是蛮自信的,我能流畅地在剧院出警盗摄和前倾的观众、顺滑地在街上问路、熟练地在餐馆呼叫服务员,完成一些功能性的基本的社交。但以上场景显然不包括应对DDOS攻击对吧!十点抵达商场十分钟后走到街区看见人流量我就开始自动后撤,最后在墙边沉浸式:看包。
所以发无料这个活动真的非常需要一个E人亲友,这次也很好玩,她提前用快递盒做了一个展示盒,在上面固定好了本次的各种制品,像一个小摊位,然后携着另一位亲友,端着吱地一声就冲了出去!
整个感觉都还蛮梦幻的,我是说,整个空间里都是Coser、角色痛包、摆摊卖棉花糖的、卖变形金刚的、卖手作饰品毛绒玩具的,还有,孙悟空……
关于演唱会
真正关于音律本身的记忆反而非常缥缈。
这次的位置在三层包厢正中,比 A 区稍高的位置,整个场馆尽览无余,条件很不错,有桌子放包,沙发吧台,可以提前点餐,愿意的话甚至能一边吃一边看。没有伴手礼,但扶手处有固定荧光棒,好贴心,只是可惜我们这场好几个座位的荧光棒都已经被人剪断拿走,所幸提前准备,朋友看首日,均了我们一根,我带了一根2024不觅浪尘的,亲友买了电池。等场灯灭下来,荧光棒点亮,同一排身侧的博士大惊失色:什么,有荧光棒的吗,我亏大了!
去年就知道今年选曲好,没想到能这么好,浸春芜是题中应有之义,乌尔比安EP时梅奔格外美丽的激光光效呈宽面缓缓下压,一时间真有巨浪滔天,扑面而来之感,Mystic Light Quest 连着 ALL 再接拉普EP+揭幕者们OST,反应过来的时候演唱会已经进入了抒情曲煽情时间,换言之,将要结束了。
时间怎么能过得这么快?鹰角你怎么不能把危机合约曲单拎出来开个Live House?
其他一些好玩的
- 事先知道拉普EP和揭幕者们的歌手是音乐剧演员张沁丹,确实唱商巨好,搞得我出场就在翻她的排班。但小逻EP第一段唱完我就和朋友面面相觑,这位哥一副我帅得不得了的腔调,唱得这么烂他绝对是唱音乐剧的!两天后我破案了,确实是唱音乐剧的,没查到他上过任何一个角色,只扒到了他在电视上(belike:央视)唱过的(唱这个,太自信了,哥,太自信了)无敌难听的大教堂时代。
- 鹰角网络你反思一下,这一万人的场子里坐的都是付了钱的。
- 去场馆路上遇见一个42厨,大哥很热心帮我们带路,一边走一边说他的无料写我的总伤有30w!其实是写错了他想捏他的是《我的妹妹不可能有这么可爱》,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队友大叫:老二次元还没死呢还在这里喘气。
- 人多力量大,有多位亲友组队行动的好处就是在相机连续被查出来两次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顺利把它偷渡了进去。
- 结束后去打卡鹰角在世博源做的大布景,发现只有红组因为地形原因需要排队进入拍照,立刻拍摄长长排队人流开始乱蹭热度:你看我们棘刺在C位对吧!
- 不过连续看到三个棘刺coser之后心情就变了,我们伊比利亚小伙在现实看起来有点……面黄肌瘦。
- 另一组立牌以中国馆为背景,拍完要走人的时候看到有博士端出一个巨大的博士兔兔!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对方说:可以抱一下哦——抱完哭着打开了淘宝发现鹰角现在没在卖这个大山山兔。
- 巨大山山兔真的好可爱哦!我们换回来巨大一袋无料,觅食找饭店的时候目标主要是饭店的桌子要够大……最后去了南门涮肉,在一张大四人桌上倒出一个无料山,路过的博士纷纷注目礼,有一位一边搭话:你们这是吃肉还是吃谷?一边抱来一个超大水月山山兔放在桌子上合影,啊!太带货了,我又含泪打开闲鱼……
- 打车要走的时候看见一长列舟痛车开了过去,哇看起来真的超帅,立刻Get到了痛车的美丽。
还有我要单开标题说的
唉虽然很开心但总是觉得这个线下少一个人,以至于很多时候转过头想说话才猛然发现搭档没来!
所以我要在这里幽幽地再问一遍,唉,白魔法师,你PTE学了吗?
静安戏剧谷的灯泡
一切的开始都是来自于看到上海要演八小时超长大师与玛格丽特,我立刻把链接甩给看烂剧搭子朋友,朋友非常有兴趣,在我看过场地稍有退缩的时候大声说该吞灯泡就要吞灯泡!最后我们全款拿下剧院坐牢资格。
后来我又加了一场月球背面,我先说这个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
其实也是抱着吞灯泡的心情来看这个戏的,听说有很漂亮的舞台装置就唰地一下把票买好了!场馆在大宁剧院,离地铁站远得要命,进去发现还蛮好的,字幕被安排在头顶,很方便视线来回调转。
是概念和舞台意义上非常美的一个戏,舞台上的圆形窗口,一开始作为滚筒洗衣机的视窗平凡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另外的屏幕上用实时摄像机拍出演员面朝洗衣机的脸,和被逐件放进去的衣服,好生活的一个场景,随后演员打开舱门,将整个身体钻了进去,观众在此刻忽然意识到,宇宙飞船的舱门也正是这样的圆形。
在之后的演出中,同样的形状反复出现,洗衣机视窗、太空舱入口、阴道、玻璃缸、瞳孔、核磁共振仪、飞机舷窗、红月、钟表,借由形象之间的相似建立了联系,意象舒缓地在彼此之间流动,宇宙飞船的安全绳也是胎儿的脐带,蜷缩的姿势与宇航员的姿势相通;幼小的人类蹒跚学步,宇航员走在太空里,置物架在电话声中成为了火箭发射架,电话机、杯子等器具被堆叠在一起,一架火箭以纸飞机的姿势起飞,而生活中的琐碎随着发射,被一节一节地抛弃;电梯矗立在大地上,被期待通向太空,而安德烈被卡在电梯中,由此回到了兄弟童年的房间;烫衣板或倒或立,它是健身器材、摩托车、幼年的主人公、医疗床和烫衣板,器具、人、与生活本身。
对镜面的运用也很厉害,最开始时演员背对观众,以镜子投射出另一个兄弟的样貌,后来整片镜面被翻倒下来,演员趴在吧台上给心不在焉的侍应生讲太空、讲宇航员的名词辨析,这片镜子却只能映照出一个薄薄的他自己。最后镜子倾斜,演员在地上翻动、滚爬、挪移,而在另一侧,是他轻盈地脱离了重力的束缚,他感到自由。
看奥涅金的时候经常看到观众说舞台像诗,我从来觉得这只是对奥涅金舞台之美的一种形容。但看月球背面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这个描述竟然是字面意义,在意象流转之间,是真的能获得如同阅读长篇诗行一般的视觉享受。
还有一些我非常喜欢的片段,菲利普去莫斯科参加演讲之前,在飞机上感到异常紧张,此时他窥看飞机舷窗,渐渐从舷窗探出身去,逃进他所钟爱的,整片浩瀚无垠的太空。这是一个我们阿宅很熟悉的冲动,还记得之前安全绳与脐带,月球与阴道之间的联系吗?我会觉得在这里其实也在暗示,宇宙如羊水、如子宫、如独居的房间,它同时也是自在与安全。每次菲利普说起太空时,他总要说人类的自恋,说直达太空的电梯,而在他给地外文明拍摄视频时,他说的却又完全只是他自己的生活:这是卧室,这是厨房,这是厕所……有人说“卫生间”更好听些,但我这个很小,还是叫厕所吧,厨房里有很多厨具,但我真正经常用的只是这个电话机,它能叫来很多披萨。菲利普的演讲总是孤独的,整部剧里他所有的讲述其实都没有听众,他向一片空白介绍他的论文、和状况外的侍应生说航天员、在空荡荡的演讲室独自讲话、向不知道存不存在的地外文明倾诉生活,而最后一个场景之前,最后一次人与人的沟通被设计成安德里接起他的电话:观众没有听见他说了什么,但是在安德烈的回应里,又什么都听到了。
这个场景实在非常甜美,非常美丽,二人之间尴尬的气氛被一洗而空,狭小的公寓、一地溢出的水、鱼缸里死去的,叫作“贝多芬”的金鱼之间,观众一直在轻轻地,揶揄地,为这对兄弟之间的对话发笑。这也是戏剧的一部分吗?整部戏剧之间充盈着的,漫长的孤独,在这一刻,又落回到烟火生活中来。
菲利普发问:当见证过宇宙的宏大,要如何面对生活的琐碎?剧本给出的是三重解答,是菲利普向宇宙讲述的生活,安德烈在电话里给出的回复,演员在生活里翻转,移动,滚爬,在如水的钢琴曲里,也同时漫步于太空。
大师与玛格丽特
对这个戏的好奇有一半是听说它是学生剧团的毕业大戏,这个剧团从入学开始排演这一部戏,在排演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最终究竟能呈现什么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剧院安排得很应景,上戏实验剧院本身也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演出场地,只是对观众来说就很折磨了,二楼照明灯被设计成直射观众席,整个开场之前都明晃晃地打进眼帘,不行剧院你赔我点视力检查费吧。
没想到这个灯泡原来是物理意义上的灯泡。
除去糟糕至极的剧院环境,整部戏竟然出乎意料地不算坐牢。我一直觉得这种名著改编戏,最怕的就是导演忽然灵机一动,一拍脑门,我们来做改编(据朋友说,另一个改编版本里出现了……北洋政府),大师与玛格丽特的上半部,导演几乎忠实地、按部就班地还原了整个原著,当第一排的演员掏出小手电筒,迎面将沃兰德的影子打上幕布,高得无法想象,高得几乎充斥整个天地,又在天地之间不断地扭曲、变幻,哎呀,太有气氛了,感动。
下半场则一扫上半部“这戏没看过原著要怎么看?”的平直,接连上演魔鬼剧场、玛格丽特飞翔、撒旦宴会等精彩情节,在魔鬼剧场里,演员铆足了劲与观众互动(观众也很懂,大喊:把他的头拧下来!大笑),自舞台上跃下,径直冲入一楼观众席,在剧场的弧形装饰上跑过,一路奔向二楼观众席(散场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到底怎么上的,这到底怎么上的?),而剧院两侧真的喷洒出飘飘扬扬的纸币,引得观众纷纷伸手、弯腰,自此与原著中的莫斯科市民不分彼此。用年代服装大秀吸引观众注意力,又用视频来呈现观众们走出剧院时的闹剧的做法也很聪明,我会觉得这是忽然从诡诘魔幻气氛里,与现实建立了联系。
玛格丽特涂抹油膏后化为魔女那一幕也做得很好,宴会时玛格丽特白裙高坐,俯视席间的杀人犯、强盗、吸血鬼、情妇们,那种神色,那种极为符合原著的,沙哑的嗓音,悲哀的女人与幸福的魔女啊!娜塔莎将手伸向月亮:“玛格丽特!女王!替我求个情,把我留下来做女巫吧!他们会为您做到一切的,您大权在握啊!”
再聊聊这部剧改编的部分,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整部剧将大师与玛格丽特的相遇重复了四次,如果熟悉原著的话,会意识到,这也正是“第五任犹大国总督骑士本丢·彼拉多。”的重复次数,我读过的一个原著解析中写,当言语重复多次之后,就变成了咒语。另外这部剧也引入了作者布尔加科夫的一条明线,事前我超级担心会把这条线的分量做得太重,没想到导演相当克制,甚至中间布尔加科夫出场,幕布打上斯大林的半张脸,他与虚空中的一个声音对话,也是一种对权力的,点到为止的呈现。最后作品中的人们退去,作者重新站上台前,布尔加科夫讲出那句遗言:“让人知道”,叶莲娜回应:“我们做到了”——草叶也重如千钧。
另外很喜欢的部分是宗教线,彼拉多问耶稣:其实并没有行刑对不对?故事里耶稣亲口解脱了他,拥抱了他,是的,是的,都是你的梦。故事外,大师将两手合在嘴边,他的喊声在荒无人烟的重山之间回响起来:“你自由了!你自由了!他正等着你!”
“你自由了!你自由了!他正等着你!”
比较好玩的剧院小细节:每次中场休息结束,前面一排的观众姐姐就消失了。
以及虽然静安戏剧谷一个八小时的戏你排到一点钟才演十一点才结束所有观众无论如何赶不上地铁,但是你的出租车五折折扣又较为友好地补足了这一点……拉倒吧
塔塔勇闯小剧场
上海特产小剧场,想看,没有胆量看,但来都来了,朋友倾情推荐莎罗朱,精挑细选点兵点将丽兹,从2018年我就想看了,枕头人。
心情太复杂了,这个莎罗朱
太那个了,怎么说呢,我事先看过一些关于这个剧的,非常甜美的Repo,我觉得我是这个戏的受众啊!我熟读(没有)莎士比亚,热爱(没有)对舞台做阅读理解,擅长(真的)过度解读和反刍感想。由于这些真情实感Repo的存在,我对这个戏的质量也很有自信,甚至邀请了从来没有看过话剧的朋友来一起感受封箱轮第一百场演出!——然后我就看懵逼了,SD口朋友问我:在你的坐标系里,怎么评价这个戏?我思前想后综合了一些在SD口不敢说得太放飞的考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很努力了。
是真的蛮辛苦的,买票的时候我很犹豫,今年我消费降级一直在买便宜剧票,于佩尔都没花超过两百块,但是这个莎罗朱要整整三百五,朋友被我倾倒烦恼,支招:你就当给演员的私教钱吧,这戏挺累的,跑上跑下。
走进剧院看到舞台,满地椅子,已经能够幻视演员进行爬楼运动,但是我没想到这个戏还包含伏地挺身,双手离地那种,立刻觉得朋友说得甚是有理。
而且汤佳明念台词很美,而且他哭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但整个戏我又确实看得很迷茫,走到大世界附近我在群里发:我有点不明白就是,这个戏是就这样,还是我没有看懂,还是这组演员不太行。走到平成屋附近我在群里发:就是我觉得如果你告诉我这是一个崭新的莎士比亚的原著重排我会觉得OK,Fine,莎是自由的。但是如果你说这是一个以罗朱原著为基底新戏我觉得就………在平成屋排队的时候我在朋友小窗偷表情包,太传神了,我看剧的时候就长这样,一个眼睛瞪得像铜铃,头上旋转载入Loading的,猫。
化迷茫为食欲,平成屋点多了,吃得直翻白眼。
唉对这个戏情感上太复杂了,我觉得它有一些非常美的东西,学生1和学生2被蒙在红绸之中,他们相对跪坐,整个剧场摇曳着梦与夜的烛火,“学生1和学生2站在蜡烛的海洋中央。他们吻在一起。学生3和学生4转身离开,给他们私人空间”。暴雨夜,学生1和学生2以金杯接着窗外的雨,天上的水从杯面上溅开,落在他们的面颊上,轻轻地泛着凉意。学生1握着剧本,以戏剧中的台词紧迫地叫着其他的学生们,就如同最初他以仲夏夜之梦的台词,举着手电筒引领他们进入夜晚的诡迷当中。还有最后,学生们以跺脚制造出鼓声,学生1爬上椅子搭建成的高塔,他越来越兴奋,越来越确定,他反复喊着: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他把那段曾经是利刃、曾经是刀鞘、曾经是毒酒、曾经是爱与长裙的红绸扔向了半空。
我还很喜欢这一段,在成婚夜,学生们害怕起来,他们撕掉了剧本,甚至吃掉了剧本,不肯让罗密欧与朱丽叶成婚,而在惶然与不知所措当中,学生1忽然明白了,他念出那段著名的十四行诗:如果把你比作夏天,你比任何的夏天都要可爱,比任何的日子都要温柔。
我觉得这一段非常有戏剧上的力量,是一段非常美丽的互文,在这段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同时赞颂了诗句当中的人与诗句本身,而在莎罗朱当中,它是学生1与学生2的交流、倾诉,是所有学生的恍然大悟,齐声背诵,也是整个故事当中,文学对现实所制造的萌发与启示。
但与此同时,我又,非常地迷茫于这个戏。一开始我知道它是戏中戏,以为它理所应当有一个明确的主线,一个明确的暗线,因此当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演,我理所应当地在等待一个切入现实的转场,但故事就这样继续下去,罗朱迎来了死亡,学生将红绸抛向半空,它就结束了——是一种,预设错位的愕然。与此同时我又非常地怀疑自己,我原本觉得我应当能够像阅读理解一样,流畅地解读并看懂它,但实际上我只得到了一些意象、猜测、方向,我将它们组织起来,得到了一些印象,也只有一些印象,大量的细节、大量的构建,大量的交错,都这样被我错过去了。
最后脑子里只剩下了一句话,唉,但凡有一个人提醒我开演前看一遍剧本……
购买小剧场和购买赎罪券
一直想试试上海特产小剧场,但之前我看过一点韩版Mia(还是Mio?我不太能分清),怎么说呢在舞台上重复到第十几遍chichi的时候我就崩溃了,而且我对中国音乐剧男演员的业务素质一直不太有信心的,毕竟看剧付的是我上班挣的人民币不是金圆券。
但来都来了!真的很好奇小剧场是什么样的,于是我上大麦千挑万选,首先好像整个五一的排班都不怎么样,其次相比男卡显然是全女班比较不容易创飞人(我个人偏见,我觉得中国音乐剧女演员的业务素质能打同期男演员五倍),最后回忆了一下她厌原著的说教味儿,好像也没什么可选的了,丽兹大麦疯三五折耶。
……还真的是小剧场,四个人一站立刻就满了,比较好玩的是相比中规中矩,方方正正的常见剧场,它是一个异形舞台,也就意味着它有不同的相对于观众的展示面,怪不得不同的选座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戏!好一个诱导观众多刷的阴谋……
剧本身就没什么好说的,丽兹这个剧竟然和我事先挑剧的想法完全一致,在唱方面没什么毛病,四个姐姐没有一个真的拉胯的,但剧就……编排上比起一个音乐剧它更像一个景点表演,演绎上有大量的调动观众情绪的“燃”和“爆”的演唱桥段。但找不到其他的东西,丽兹这个故事本身的悬疑点是为何弱女杀大爹,其实能做出很有层次的剥洋葱和罗生门来,但音乐剧选择了平铺直叙一管肾上腺素直通到底,它甚至没有侧重也没有详略!演员是蛮努力的但实际看下来票价超过100块钱就属于诈骗了,让我们回顾一下票版,它前排卖499。
考虑到我花了186,剩下86块钱就算我给中国音乐剧全女班做贡献吧。看完的心情就是我也买上赎罪券了,我是支持过中国音乐剧全女班的人了,以后我大骂中国音乐剧的时候路过的人不许骂我。
写不到这个程度不许上桌
以上是我对枕头人的评价。
亲友说枕头人是她看话剧的下限,超不过这个程度不要叫她出门,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看完也觉得这个剧本应该是话剧的下限。但事实上枕头人竟然是话剧界较为贴近上限的那一批,唉,你们也是靠观众的好奇心活着。
太好看了,枕头人是适合建立起对话剧基本评价坐标系的那种剧,它就和萨勒姆的女巫一样,完全是剧本本身的扎实和稳健,很难想象这个剧会排得不好看!最后卡图兰说,故事在此刻进行了一个突转,整个剧本,整个戏剧,忽然在此刻有了一个“微妙的浮现”的瞬间,而我已经不记得上次在剧院流眼泪是什么时候了。
说一点比较喜欢的部分!我很喜欢张加怀的卡图兰,他在整个故事里有一种特别的逆来顺受之感,而我其实觉得这是整个故事暴力的一种暗示。卡图兰在屠宰场工作(“我不杀牲畜,我只清洗”),他在故事里体现的暴力癖好,他被警察施虐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体现暴力的继承和扭曲。用同人话来讲,嬷的本质是引发施暴欲望,而这个过程让你知道了这个戏必须要解释的一个东西:为什么暴力是诱人的?
另外,我也很喜欢这个剧运用的写作手法,就如同晴雯是林黛玉的重像,袭人是薛宝钗的重像,在枕头人的故事里,角色与角色之间也彼此重叠,映照。当观众在看埃里尔的时候,也同时意识到他们在看卡图兰。与此同时,图波斯基与埃里尔的关系,照应着卡图兰和米哈尔之间的关系——这种例子我还能举出许多,每一道笔触在此刻都如同宝石切面,焕发出不同角度的火彩,多么绚丽!同时,整个剧的核心概念,用朋友的话来说,也在整个故事的行进中不断地被改写。最初,卡图兰反复强调:这只是一种手法、这只是一种风格,它们没有任何问题,不是吗?而在米哈尔身上,卡图兰忽然意识到,原来故事是会在现实中留下痕迹的,最后,小绿猪出现,原来故事也会背叛讲故事的人——还没有结束,此时此刻,故事发生了一个突转,一个微妙的浮现,一个没有发生任何事,却在观众心里忽然意义不同了的瞬间:原来故事也是痛苦本身。
好喜欢哦,我还想说,其实在这一条线上还有另外一条线也在行进,作者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故事吗?卡图兰一开始认为可以,所以他不断重复他对故事的认知,期盼暴力机关能够理解。米哈尔告诉他不可以,故事一旦被写出,读者如何读这个故事,是否实践这个故事,全不受作者控制。图波斯基讲高塔的故事,他发现故事竟然也是虚弱的,有漏洞,有无法解释,强行强迫观众接受的部分——哪怕只是保存故事的人也会背叛作者的,他们会同意保存故事,反悔这个决定,又在铁桶旁熄灭一只打火机。
结束后朋友在大堂找了一圈,说原本的大剧场版本里,会有枕头人提供拥抱服务,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在心里模拟出了蓬松、柔软、带着泪水的咸意。
最后,一些零零碎碎
- 全文中的亲友和朋友其实是很多不同的朋友,意思是下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朋友。
- 和朋友去吃鱻,其实应该早在2018年就打卡但人太多了一直没去的一个馆子,吃饭的时候聊音律联觉,旁边坐着一个带着星穹铁道痛包和演唱会袋子的妹子,后来她问我们:老师能加个明日方舟好友吗?
- 去了5.1的魔都手账集市,太坑了,本来买了四日联票打算多去几次,结果在商场的一个偏僻角落地,很挤,没有自然光,大灯不够亮,全靠摊位上的小灯打光,想想票价就好心痛哦。
- 历峰双墅在展法兰西喜剧院珠宝展,预约去看,意外收获近期体验最好的一次展览。在展出舞台珠宝的同时,也展出戴有这个舞台珠宝的画像,以合同、收据来展现剧团风貌的同时,将文件内容全数翻译并印刷在展览牌上。每个展品的展览牌都配有一小段讲解,主动发放语音导览小卡片,每个展厅都有工作人员姐姐主动询问参观者是否需要免费的讲解服务。一想到我在埃及展受过什么罪就觉得离开上博原来外面没下雨(对不起但想不到更好的形容了)。
- 半空箱子进沪回家称了一下足有25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