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箱 | 时间记录方案4.0:电子版国誉自我时间轴
写在前面:
我对时间管理的看法:一种自娱自乐。
和穷极折腾。
距离上一次更换时间记录APP已经超过一年,惊叹于自己难得长情的同时,我决定再折腾折腾。
预警:本文方案仅在IOS平台适用,安卓可以参考思路。
之前的时间记录方案可以参考以下三篇中提及的相关APP:
荣幸地向您介绍我的数字玩具收纳箱
来得好快的翻箱倒柜第二期
APP、2023 手帐体系,絮絮叨叨讲一点时间记录
为什么不想再用3x3了?
记录时间使用向来是图个开心,换APP比记录勤,上一个服役的APP是3x3(相关介绍请看这一篇,之前写博客时我就意识到,我对时间记录的要求只是“统计每项事件的用时”和“便利回顾”,在这个维度上,3x3做得实在非常好,用它之前,很难想象我竟然坚持了超过一年。
但在这一年的使用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无伤大雅的不满:
- 3x3独创的待办关联结构非常好,无可取代,但与此同时,带来了很大的搭建记录结构体系的压力。比如,想记录电影时间时,我往往想到的不是“只记录这场电影的时间”,而是“如何设计这一段时间在统计上的结构,它应该和谁关联”:体系结构往往暗示着完整、全面,系统,但同时,体系也往往对系统之外的事物充满了焦虑。
我逐渐意识到,如果没想好这段需要记录的时间应该关联到哪一个上级时间,或者仅仅是创建某个上级时间时,无法保证将所有关联时间都记录下来(比如心血来潮想记录我在高铁上的时间,但这意味着要补记过去的时间,也意味着未来每次坐高铁都需要记录)——我就倾向于放弃记录这段时间。 - 3x3的后期更新,让“维持美观”变得很头疼。有一天我发现它更新了年报功能,兴致勃勃点开一看,震惊于此前设计的记录规则在年报界面的凌乱和繁杂。一年以来我积累了上千条记录,如果要根据作者的规则再更新一遍,工作量极大——而作者表明仍在重构时间线设计,如果下一次再有类似更新呢?难道要为了基础的美观,不断地整理过去事项?
- 另外一些长期存在的不便之处:3x3的时间分析功能一直是半成品,作者虽然不断更新,仍然只是勉强能用。关联页面无法编辑时间轴,如果发现某项记录需要修改,需要返回时间轴页面找到对应时间修改,非常繁琐。早期APP设计,事项需要逐级打上Tag才能正确统计Tag时长,后来更新修改,但也因此导致大量事项需要更新Tag设置,等等等等。
- 此外和APP不太相关的:我真的太烦打Tag了,Tag本质是对事项的描述,因此,打Tag时很容易追求彻底完备,形成记录压力,如果APP不支持Tag合并,还需要更仔细地设定描述规则:大小写敏感吗?各种说法如何统一?Tag需不需要也保持美观?——2023年了!这件事儿应该交给GPT-4去干,总之我是不干了。
而且,“体系”是必要的吗??
分类或Tag构建成的记录体系,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在时间记录这件事里,记录和统计是强绑定的,对记录的分类直接影响到之后如何进行统计(健身环大冒险属于运动还是游戏?是否需要进一步细分到不同主机平台?),Tag则是分类的扩展,但本质还是决定使用者未来可以以哪些维度来进行统计(Tag需要彼此嵌套吗?)。在记录时就做好完备的分类,打好Tag,是在用前朝的剑斩现在的官,因为你没法知道未来你想把哪些事揉在一起看待,会认为某件事属于哪一个领域。
总而言之,我越来越对搭建“时间记录体系”失去兴趣,想法容易变更,体系难以转圜,修改成本和美观成本都超出能接受的范围,我决定撂挑子不干了。
三个月速成Swift?
其实是这样的:使用APP,尤其是这种效率类型的APP,往往并不是开发者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是使用者削足适履,来跟随开发者的思路,这一点,在flomo的宣传与迭代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十分清楚自己的需求,寄希望于天降神兵一般出现一个完全吻合使用思路的开发者,同时该APP审美过关,功能齐备,价格合适:实在不太可能。
想到这一步,一个思路是:我自己动手,三个月从零速成Swift,一个月速成UI设计,两个月从开发到上架,最快半年就能享受胜利果实,以上时间是我乱编的。
另一个思路是:最近在打王国之泪,风扇轮胎操纵杆火箭桩子激光炮,很少的部件用究极手粘合起来,就能变成自走炮塔MK2火箭盾甚至开演奏会,那在APP使用上,为什么不能学学究极手?
掌握究极手需要的时间:从思考到搭完乐高,一周。
动手之前先梳理需求:
- 我喜欢的展现形式:国誉自我时间轴,很认真地写了四个月没空窗,然后就因为画时间格子和给时间格子涂颜色太累不想干了。
- 我喜欢的记录形式:先开始记录,再确定记录事项。
- 我喜欢的统计方式:统计每个事项的总用时即可,简单的图表展现
- 我需要的其他功能:可以备注,备份导出,不打tag,简化分类,再整合下简单待办,全平台包括Apple watch同步,最好没有其他功能,买断。
- 我对美观的追求:可以自己配色
……感觉在做梦。
逻辑与推理的实验剧场
数据最后的归处:系统日历
说做梦倒也不是,其实稍微推理一下就知道,满足以上条件的,承载数据的对象,只能是:原生系统日历。
IOS系统日历同时满足以下要求:在IOS系统内全平台通过Icould同步,Win平台通过网页可以使用,拥有多种时间轴视图。单项日程拥有多种记录属性,不同日程可以重叠(绝大多数时间轴型APP都不支持)。通过增加不同日历,可以染色不同类别的日程,支持自己配色。而且,由于相当多效率应用都支持同步系统日历,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应用来简化记录(例如,腾讯会议支持一键添加会议日程到日历)、备份数据、扩展功能和:如果不喜欢系统日历的展现风格,还可以换个皮肤。
最重要的是:作为系统原生应用,它几乎没有跑路下架可能(Apple倒闭了会吧),而且,它天然拥有通过快捷指令与其他应用联动的优势,不需要三个月从零速成Swift也可以快速写出自己想要的自动化,完美。
统计还是让专业的来:Timeview
一旦确认下来使用系统日历,思路就会转到:有什么统计工具是联动系统日历的?——有,Timeview,它本质上是一个“设定筛选规则,进行统计”的工具,通过叠加它给定的筛选规则,我可以要求它对“标题/备注包含电影,地点在某电影院,时间范围在最近六个月,或有某人参加”的事项进行统计——那数据从何而来呢?这就是最妙的地方了:它读取的,是系统日历的数据。
利用它,就对“记录”和“统计”这两个动作进行了切分:记录时在系统日历上,只是记录,统计时,则利用Timeview对数据进行读取,定制化我需要统计的内容:这也消解了之前提到过的“追求完整记录高铁时间”的压力:记录只是记录,它作为单个记录(而不是在某个记录体系之中)时,是不需要完整的。
与此同时,Timeview还带来了一个优势:筛选规则支持“标题或备注中包含XX”,其实就意味着,自然语言叙述中的词汇,就等于是分类/Tag:“去电影院看了电影”/“看了XXX电影”/“和XX一起看了电影”——写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写完整,统计时只要设定筛选含有“电影”关键词的日程即可,当然,也可以把“放映”/“NTLive”/“线上”等相关关键词一起放进去。
如果想微调统计结果,Timeview还支持在统计卡片内直接修改对应日程,相当方便。
架起待办与日程的桥梁:Evminders
原生日历也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个系统级待办应用:提醒事项,提醒事项的功能其实相当简洁丰富,从长期待办清单到周期性提醒,它都能做到妥帖完善(尤其是在周期性重复规则设定上,比90%的待办应用都要更完善)。
但是很见鬼的,Apple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打通提醒事项到日历的同步,它很执着地认为,就应当在提醒事项中查看待办事项,在日历中查看当日日程:必须做两遍,一次看完不行。
解决方案有很多,最流行的一种是通过快捷指令来打通双向同步,我试用了几天,发现这个方案存在各种问题:例如,它会在备注中加入一长串用于对应待办和日程的代码,此外,如果做完了待办,想把待办直接变成日程(设置开始和结束时间),会导致提醒事项重新同步一条新的待办到日历内,总之,不太好用。
感谢Evminders的作者,他开发的APP解决了快捷指令存在的上述问题,按照教程设置“开始同步”的自动化之后,待办可以自动同步到日历(也可以双向,但我觉得没必要),并且标识“已完成”/“未完成”的emoji。
那记录用什么:时光似金
之前在玩具箱3.0里讲过不同类型时间记录APP的记时逻辑,其中提到,我最喜欢的是时光似金提供的计时方案:永远在计时,完成某项任务之后,点击对应的记录足迹。一件事可以记录多次,确认转换成最终记录结果之后,同类型记录自动合并。
这个方案取消了“开始事项”的点击,降低了开始记录的摩擦力,同时,由于事件进行中可以记录多次,想起来了就可以点一下,也让记录变得十分无感无痛。作者对这套计时方案做了大量优化,在长期使用后,可以基本做到不进入APP,直接在负一屏小程序中完成记录。另外,也支持在Apple watch上记录,相当完善。
换到3x3之后,我一直想念这套记录方案,时光似金看上去像那种服务于作者自用的APP,功能极其完备,甚至有大量独有的便利设计,在好用的地方极其好用,但同时,也需要使用者能和开发者对上脑回路,在使用它的六个月里,我不止一次地感慨过它记录时间的便利和设置回顾的复杂——等等,如果我不需要回顾,只需要用它来记录呢?
检查过后,时光似金果然不负我望,它不仅支持时间记录自动同步至系统日历,自动整合连续的多个相同日程,甚至支持将同步细化到每个任务分别对应相应的系统日历——相信我,根据我不成熟的市场调查,支持自动同步到日历的APP,全互联网不超过五个(绝大多数是日历单向同步到APP)——细化到这个程度的,很可能它是独家。
自豪地向您介绍:电子国誉自我时间轴
来完整地捋一遍这套时间记录体系吧。
- 设置系统日历,进行粗略分类,如:学习/书影游/兴趣等等,这一步只是为了能对不同日历的时间块进行染色,基本是为了美观着想,不需要分太细(分太细反而后期会很麻烦)
我使用的配色方案来自于千彩通流行色库,配合色彩通色号查询使用,抄个色板就足以保证色调和谐有序。 - 设置时光似金,写出常用任务,并设置它们对应的输出日历,这里可能有一些学习成本,但上手了就会发现非常便利。要注意的是,由于时光似金支持将备注直接添加到日程标题,因此只需要设置最粗略的任务标题即可,例如追剧就可以只写“实况|海猫鸣泣之时”,记录时长按添加备注相应集数,输出后就会变为“实况|海猫鸣泣之时-04”。在这一步中,“实况”是我设置的统计关键词,也可以不写,用“海猫鸣泣之时”作为统计关键词也很方便。
- 打开Evminders,设置提醒事项到日历的【单向】同步(不设置双向是因为没必要,日程在这套体系中是最末端),我自己是只设置了“个人”列表到“个人”日历的同步,够用就行。并根据教程设置相应的自动化。
- 需要的时候,利用Timeview进行统计回顾。
在日常记录中,需要操作的APP仅有时光似金的“记录”功能,偶尔在日历里进行调整(比如叠加日程)。如果需要直方图(Timeview提供)之外的统计图表,导出csv表之后导入外部统计工具即可。
最后,算账:
算一下这套方案的消费:日历和提醒事项都完全免费,Timeview可以免费使用三个卡片,买断38元,时光似金买断38元,Evminders免费即可使用单向同步功能,买断6元,如果一定要买齐,总消费为38+38+6=82元,如果节省一点,在不影响功能使用的情况下,总消费(只购买时光似金)为38元。
这套方案的平替也很多,例如:如果不喜欢时光似金,可以用日程记录快捷指令,3x3长按记录添加到日历等等代替(快捷指令的链接仅为举例,同类型快捷指令很多,自己写一个也不麻烦),不喜欢Timeview,找一个能同步系统日历支持导出APP导出数据,利用外部统计工具也可以完成。
还比如,因为日历对快捷指令的出色支持,我们可以自主扩展功能:
比如让AI来理解自然语言,自动添加对应日程:微博页面
还有,是不是很多人喜欢对比双栏时间轴?即先写好计划日程,再记实际完成的情况,最终对比两项日程的区别——支持这个功能的App不多,豆瓣小组老问,其实系统日历很容易做到这件事:建立一个专门用来计划日程的日历,对比时只勾选计划日历和实际日程日历,就会自动形成双栏时间轴对比。
或者,虽然还没有实践过,但既然可以用快捷指令完成每日天气播报,我觉得是不是也可以让快捷指令来自动获取当日天气、运动数据等系统内数据,然后每天自动生成一条日程,将相应数据写入备注,假装一下我们已经拥有了IOS17的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