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 | 我在给您写信——难道还不够?

5163字

本期BGM:【Ensemble G.A.P.】《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演奏会

能感觉我身处的北半球南部在努力入夏,但不甚顺利,挣扎间引动骤雨骤晴。
了不起的是,地球变幻无常,但我恒有自,我在打王国之泪。

攒了十一部片没写!

先说在电影院看的: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犬王》、《铃芽户缔》、《银河护卫队3》、《灌篮高手》

DND银护都是看得非常高兴的规整商业片,DND至今还能拍电影上银幕我是很吃惊的,毕竟我以为标准西幻冒险故事已然日薄西山,大家都去跑更容易上手还可以贴猫的COC了——冲着情怀买票坐进电影院, 从男主角说出“竖琴手公会”的时候开始内心蹦跳,最激动的部分莫过于到屏幕上拉开费伦大陆地图,认出冰风谷——对不起,我这种虚假的DND小说爱好者是这样的——比较遗憾的部分是虽然主角们下了幽暗地底,但是并没有借此窥见魔索布莱城一角,远远看一眼纳邦德尔石柱也可以嘛——完全是旅游打卡的心态。
说到幽暗地底,前天和球球在腾讯会议又把DND看了一遍,噬心魔的部分感觉是在捏他小动物3,连带着觉得前面砸碎玻璃抢劫店铺的镜头也有点像小动物1里嗅嗅的镜头。

银护3则是那种,我一边看一边笑,一边笑一边在心里崩溃的片,喜欢的部分当然是它很好,一种不给观众添麻烦的爆米花片,抛出的梗必然接住,埋下的伏笔必然回收,情感线路干脆利落,煽情桥段见好就收,时不时打破观众故事预期调剂一下气氛,没事还放两首歌——但是里面有个角色实在太像芝诺斯了,他一出场我就在心里惨叫一声,他一出场我就在心里惨叫一声,看完一整部片像又跑了一遍4.0-6.0芝诺斯cut,唉,工伤。
我很吃银护3这一套,尤其是它在描绘队内各角色时秉持了一种雨露均沾的态度,每个角色都能在这150分钟被叙述一次,到最后,上一个镜头星爵跳上飞船开始部署队友拯救计划一二三步,下一镜头星云一行骑着巨大怪兽出场,那一瞬间实在非常可爱,没有人在等待被拯救。

超级马里奥大电影,看完出来看豆瓣评价,批评点基本集中在“没有剧情”上,实在不可思议,马里奥系列什么时候卖过剧情?其实剧情部分我挺欣慰的,这个片努力过了,比如它把救公主换成了救弟弟,一方面现代多了,另一方面也算是打破了观众的思维定势……
其他的部分没有不喜欢的!试问哪个玩家在奇诺比奥王国堂堂登场的时候没有在心里小声尖叫!钻水管,顶金币,跑马造图,彩虹赛道飙车,路易吉拿着手电筒颤颤巍巍地抖,奥德赛婚礼——任天堂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往每一秒里塞彩蛋,于是关注点也被吸引得蹦来跳去,真正有趣——我认为这也正是任天堂作品的核心。

犬王,我一开始看的时候以为犬王只是演唱会——在电影院看犬王有点像在文广看摇滚con,要用很大力气按捺自己从座位上跳起来的冲动,但最后故事急转而下,盛极骤衰,观众甚至还来不及收拾狂欢的心情,还狼狈地立在一地油彩、花瓣和彩色碎纸片中,空气中仍留有纷繁灿烂纵情自由火树银花的幻象——而它们已然在一句话的时间里被中断、被终止、被消失、被抹去——看完的那天晚上我晃晃悠悠地走回家,拿了罐啤酒,出门坐在很多株木绣球下面喝,觉得心里空空荡荡,月亮和大风一起闯进来。
我们的记忆也是这样被正确地规范过了。

今天还和球球一起看了平家物语,非常美,有些镜头让人想起浮世绘。记得之前看原作介绍时说,《平家物语》本身是经由琵琶法师口传而流传下来,正是剧中角色琵琶所说:“我想见证,见证你的,平家的前路,我想流传下去”——琵琶起初是一个破灭的预言,一个盛世的阴影,一个毫不动摇的讲述者,她参与到故事之中,却在每集最后以神明般的姿态抽身于故事之外。我很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仿佛也在借由琵琶询问观众,当你知道一切的结局,你要如何看待故事正在发生?

铃芽户缔之前看了很多批评,大概集中在不理解为什么女主角一见钟情上,我从电影院出来,很迷茫,不理解为什么大家不理解——没有人不理解为什么马里奥每开始一场平台跳跃的冒险之旅就有一个桃花公主被抓,没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林克要在海拉鲁大陆醒来就需要一个塞尔达在城堡中等待或许永远不会来的救援,没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詹姆斯·邦德要耍酷扮帅就一定需要一个邦女郎,但是他们不理解为什么铃芽为什么一见钟情——因为铃芽需要一个一见钟情,一把椅子,一块石头,一把青草,其实无所谓。男主是功能性的,一个引子,一个契机,一个铃芽能用以既有生活中脱出,进入非日常的借口。说起来我很欣赏这部电影之处在于我认为电影实际上在暗示铃芽起初有求死之心,至少她对生者世界并无多少眷恋,她活着像是一种惯性,因此与男主大喊“我不想死”形成了完美的对比——从无谓死到有情生,难道不正是一种一见钟情。
顺便请大家看我对男主的看法:

为什么都说不能理解铃芽一见钟情,明明新海诚掌握了新的流量密码,整个片子逻辑极其通畅,非常完整。铃芽的旅行本质上是回到311日本大地震的创伤重历,陪伴在她身边的是她童年和分离的象征,在旅途中她同时解决了自己和养母之间的关系危机,所以男主实际上就是当下同人女心中最流行的一款:妈。

最后,灌篮高手,好惊人的同人女发疯现场,感觉TL已经至少灌了一个月,我第一次看到这种一刷时一个人也没认出来但是完全不影响情感体验的电影,完美的作画完美的分镜甚至完美的三渲二……并且学到了:篮球是5v5,打40分钟,球衣可以不连号,地板上画的线是用来判断分值的。
以及早死的哥就是完美的骨科。

然后来聊在线上看的:

《彗星来的那一夜》、《瞬息全宇宙》、《花样年华》

《彗星来的那一夜》卖点好像是小成本+烧脑,我中间确实被瘆到了……不过最瘆人的地方还是我后来看导演访谈,导演提到说他们是这么拍的:

我们一共拍了五个晚上。每一天,每一个演员都会拿到一张便笺纸,上面列了他们当晚要做的事,和一些情景条件和行动目标,比如“如果发生了某某情况,你就要做某某事”或者“今晚设法离开这间房子”等。他们不知道其他人要做什么,所以这对他们来说非常刺激。他们对即将发生的碰撞、断电和意外状况都毫不知情。

任何时候。他们不知道盒子里装着什么,他们不知道那些荧光棒有什么含义,他们也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争吵。我当时就是想着:“在这种情况下,谁能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瞬息全宇宙》,和《青春变形记》一样,我没有在讨论度最高的时候看,是因为我实在觉得讨论本身很烦人……这次是因为球球提到说在看,我凑了个热闹,看完觉得果然,我和大家的理解好不一样哦。
我觉得这不是一部在讲母女关系,或者婚姻关系的片,它只是在讲伊芙琳本人,它看待事物的方式,呈现关系的手法,解决问题的倾向,都是以伊芙琳的视角出发,她的和解看似是导演在勉强凑出一个Happy Ending,倒不如说是伊芙琳本人认为这是她最能接受的结局。对于剧中这样一个疲惫的中年女性而言,她的生活不这样Happy Ending,还能怎么办?
所以故事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伊芙琳生活中的所有人、事、物都在给她施加压力,丈夫不理解她在税务问题上的焦虑,女儿在她焦头烂额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女友能不能得到一个“名分”,她的生活仅靠自己一人支撑,没有获得社会与人际关系中的任何支持。而经历这样的冒险之后,竟然不是丈夫、女儿来理解她的困境,而是伊芙琳去理解了丈夫和女儿,最终达成了所有人的和解。这其实就是一般家庭解决矛盾的思路:制造困扰的一方是不可改变的,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是家庭中受难的一方说服自己去改变看待伤害的方式。
剧中一部分细节实在写得好也演得好,如何表现中年妇女?想起我之前去看谋杀歌谣,徐丽东演Sara,年轻,性感,狂野,很难说服人,Sara即便是在生活琐事中应接不暇也有力气抓狂,而伊芙琳显露出的是疲惫和倦怠,她放弃了,因此呈现出这样的面目。乔伊和伊芙琳说:我们放过彼此,各自过各自的日子。看到这里我倒吸一口气,太熟悉了,聊天的时候球球说我们会觉得用“爱”来解决这些家庭矛盾很扯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认为过这些问题能够解决,我们是在“它无法解决”的基础上来思考问题的。乔伊的解决方案其实是非常绝望的一个方案,放弃之前她一定经历过非常剧烈的内心损耗,非常漫长的自我挣扎——但我们都觉得事情只能是这样,如果想要保有对彼此的(往往是想象中的)爱,就只能各自过各自的生活。
伊芙琳最后让女儿的女友剪头发这点也特别好,哎呀,我们的母亲,往往只能由控制来表现爱。

《花样年华》,看瞬息全宇宙时觉得影星宇宙真的好王家卫,回头去翻彩蛋剖析时发现真的是致敬王家卫,于是把提到的片拿出来看,看完后翻翻拣拣,发现一不留神王家卫都快看完了。
好幽微的片,视觉和故事一样暧昧,苏丽珍和周慕云之间的谈话,有一大半时间只关乎对方的伴侣,从客气生疏地以对方的伴侣作为话题,到刻意提及对方伴侣拉开距离,再到餐馆里提到“想试试你太太/你先生的口味”,这是模拟,掺了调情,最后终于说到彼此身上,那天餐馆里苏丽珍穿着浅色的旗袍,胸口上一大朵怒放的花,周慕云的西装口袋上插着餐巾纸,被折成心形。而故事走到后来,他们又谈及彼此的伴侣,是在模拟如何与伴侣谈论出轨,仿佛绕回原处,但彼此心知已经走到何时。拍苏丽珍和周慕云相处时,镜头不肯正视,一定要从纱帐后、从窗框中、低低地,用窥伺的目光来拍,音乐是三拍,华尔兹,想起早期华尔兹被教会认为是不道德的舞蹈,因为会让男女之间有太多接触。影片中点题《花样年华》,是苏丽珍的丈夫为她点歌,镜头平移,周慕云抱着电饭煲,无时无刻不在此处的幽灵。

最后,叶甫盖尼·奥涅金

2019在文广看的现场,2023年线下高清放映,坐进水滴影院的时候心情非常恍惚,仿佛中间这几年没有存在过。

唉怎么说,大屏幕和现场会意识到不同的东西……劈面而来的特写,年轻的脸上新鲜的泪痕……轰然奏鸣的主题曲里,塔季扬娜发泄地拖着花园长椅,与恋爱的夜里拖着铁床恰成一组对镜;她卧在长椅下,奥涅金的青年与老年向她同时走来,言辞严厉地在时间中彼此递交;连斯基说“她们会很乐意将我们接待”时奥涅金看向奏琴的……说什么都行,回忆,未来,命运,慰藉,她冲他轻轻地摇头,而年轻人们一跃而起,要去家庭舞会上被女孩们观赏,罗密欧遇见朱丽叶的开局;奥尔加递出一朵插在发上的小花,连斯基将手风琴背在奥尔加的身上,叮,叮,叮,叮,多么快乐,多么甜蜜。

椅子再次出场在最后,塔季扬娜拖着靠背单人椅走出来,椅背软垫上搭着一块蕾丝布,走到舞台中间的时候被奥涅金沉默地接过,床,双人花园长椅,单人靠背椅,塔季扬娜伏在长椅下,奥涅金站在花园里,塔季扬娜坐下来,奥涅金跪在她身边。

放映版和现场的区别是放映版会用镜头引导观众的视线,于是可以看到连斯基之死里舞台左侧是年轻诗人垂下头来的尸体,右侧则是深深地陷进椅子中的老年奥涅金,风衣盖住了小半张疲惫的脸,风雪扑打,将他淹没在里面。而奥尔加念着给连斯基的悼词“就在那小溪旁边,树荫下面,竖了一块不起眼的墓碑”,被姐姐解开发辫,被夺去手风琴,被丈夫拖向舞台深处时镜头打向塔季扬娜惊恐的脸。

好得特别明显的地方也是奥尔加这段,原著写奥尔加嫁人是“目光朝下,秋波闪闪,一丝轻盈的笑容挂在唇边。”,图米纳斯的版本也用了这段“那位年轻的未婚妻并没有忠于自己的哀伤,另一个人吸引了她的目光,那个人,平息了她的心情,还用甜言蜜语俘获了她的芳心。”与此同时奥尔加不断地摇着头,流着泪,她的痛苦与悲伤与旁人朗诵的诗句全然相悖,她接下去:“可怜的连斯基!听到爱人背叛的不幸的消息!在那墓碑后面,隔着永恒的界限,寂寞的歌手啊,你可曾感到心碎”

还有我特别喜欢的细节,奥尔加的头纱是塔季扬娜戴上的,而塔季扬娜的头纱是她自己戴上的……她和未来的丈夫分吃同一罐果酱,一开始藏在裙子后面,之后试探着递给他新的勺子,再彼此喂食,这段多少有点相濡以沫的感觉——“我爱您,但是现在我已经被嫁给别人,我将一辈子对他忠诚”

唉我记得我当时看现场,看到舞台下雪……真是美得……塔季扬娜去奥涅金的庄园,一本一本地将奥涅金读过的书本翻开,放在地上,连成一线,风从台侧吹过来,吹动书页,雪白雪白地映着光,她站起来,风也吹动她的裙摆,每一步都像一尾小小的弯月,一扇明亮的帆……情不自禁地想到剧中没有用到的这段诗“于是,渐渐地,我的达吉雅娜,开始对那个人了解更深,——谢天谢地——她在了解他,了解那个她为之叹息的人”

是我还在看《全职高手》

本来想顺便把阅读也写了的,一看记录沉默了,2023年上半年,2月前意思意思地读了5本,2月后看DND电影又把冰风谷掏出来读了2本,然后剩下的时间,我最近半个月,都在,全职高手。

我可以解释,这都是喻黄的错,那天参完CP从上海坐高铁回家,打开手机热点, 赫然看到有人写“大人请来嗑我们周江喻黄”——如此盛情邀请实在却之不恭,于是心得体会如下:人家真是喜欢黄少天喜欢得要死要活!!

人家真是喜欢黄少天喜欢得要死要活!!